江南游戏网
网站目录

男子花26900元报押题班却一题没中,我们该骂谁?

手机访问

天价押题班翻车,一场全民共愤的闹剧最近,一条“男子花26900元报押题班一题没中”的新闻冲上热搜。这事儿听起来离谱,但翻开评论区,网友们的...

发布时间:2025-02-20 22:36:39
软件评分:还没有人打分
  • 软件介绍
  • 网友评价
  • 其他版本

天价押题班翻车,一场全民共愤的闹剧

最近,一条“男子花26900元报押题班一题没中”的新闻冲上热搜。这事儿听起来离谱,但翻开评论区,网友们的反应更扎心:“我去年买的押题卷连题型都对不上”“给孩子报了三万八的冲刺班,结果老师自己都不会解题”。押题班这个号称能“精准预测考题”的暴利行业,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。

押题班产业链:从焦虑制造到财富收割

走进任何一家培训机构,墙上必定挂满“押中率90%”“命题组专家坐镇”的锦旗。工作人员会神秘兮兮地告诉你:“今年数学大题肯定出三角函数,去年我们押中了原题。”可细究起来,这些“押题神话”往往藏着猫腻——把十套模拟卷里涵盖的知识点统称为“押题范围”,或是拿五年前的旧题改个数字就当新预测。

更讽刺的是,某知名机构的内部培训手册被曝光,上面赫然写着:“家长问押题准不准,就说教育部门严禁泄题,但我们有特殊渠道。”这种打擦边球的话术,精准拿捏了家长“宁可信其有”的心态。

法律专家拍案:这钱能不能要回来?

当那位花了两万六的男士想要维权时,才发现合同里藏着“最终解释权归机构所有”“不保证押题效果”的霸王条款。律师指出,这类合同往往刻意模糊“押题”的法律定义——机构可以说自己提供的是“知识点梳理服务”,至于押题只是“增值彩蛋”。

更值得警惕的是,某些机构甚至玩起“概率游戏”:给100个学生押100种题型,总有几个能撞上考题。靠着微信群里的截图,他们又能制造新一轮的“押题神话”。

男子花26900元报押题班却一题没中,我们该骂谁?

比骗钱更可怕的,是摧毁学习能力

北京某重点中学老师透露,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患上“押题依赖症”:拿到试卷先找“押题宝典”里的相似题,发现题型陌生就心态崩溃。更严重的是,这种投机心理正在侵蚀基础教育——本该系统掌握的知识体系,被切割成零散的“高频考点”。

教育学者说得直白:“押题班就像考前兴奋剂,短期可能提分,长期必定损伤思维肌肉。当孩子们习惯走捷径,就再也学不会脚踏实地解题了。”

破局之道:回归教育的本质

深圳某区试点推出的“课后服务超市”或许值得借鉴——政府搭建平台,学校提供场地,第三方机构经过严格审核后入驻。这里没有“保过班”,取而代之的是分层辅导:基础弱的学生补知识漏洞,学有余力的拓展思维训练,所有课程明码标价,全程录像备查。

家长们也开始觉醒。上海妈妈李女士的话很有代表性:“两万六够买300小时私教课,何必赌那虚无缥缈的押题?”越来越多家庭选择个性化学习方案,而不是盲目相信“万能模板”。

写在最后:别让教育变成赌局

那位花了两万六的男士,现在每天在维权群里分享受骗经历。他的微信签名改成了:“就当买了个教训,但希望这是最后一个。”这场闹剧给我们敲响警钟——当教育沦为概率游戏,受伤的不仅是钱包,更是整个社会的知识信仰体系

或许该感谢这次“一题未中”的荒诞剧,它扯下了押题行业最后一块遮羞布。与其期待押题班“开天眼”,不如教会孩子用真才实学应对人生的每一次大考。

  • 不喜欢(2
特别声明

本网站“江南游戏网”提供的软件《男子花26900元报押题班却一题没中,我们该骂谁?》,版权归第三方开发者或发行商所有。本网站“江南游戏网”在2025-02-20 22:36:39收录《男子花26900元报押题班却一题没中,我们该骂谁?》时,该软件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。后期软件的内容如出现违规,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。软件《男子花26900元报押题班却一题没中,我们该骂谁?》的使用风险由用户自行承担,本网站“江南游戏网”不对软件《男子花26900元报押题班却一题没中,我们该骂谁?》的安全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网友评论

其他版本

应用推荐
    热门应用
    随机应用
      热门标签